【名师访谈】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的韩国教授李在衡
Prof. Jay LEE
李在衡 博士,现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在能源系统工程,碳捕获、利用及封存,和生物燃料及炼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李教授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和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Tech)担任教授,于2010加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教授于2月底至3月初,在我校开办了《过程系统工程》短期课程。小编全程参加了短期课程,今天有幸借着采访的机会和李教授一同探讨大学的方方面面。
Q & A
1. 什么原因吸引您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任教?
首先,我认为中国会在经济、科技、工业、制造和教育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大国,我也想投身到中国正在发生的飞跃中。其次,我之前访问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里的教授们对工作的热忱以及学生对学习热情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所大学不仅秉承着优良的传统而且锐意进取。再者,我和这儿好几位教授相识多年,比如秦泗钊教授、Stephen Boyd教授等,所以对我来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2. 这儿的同学给您留下什么印象呢?
这里的同学非常认真,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我上的短期课程,大家是自己报名参加而且也不计学分,但是有不少的同学全程参与到这次的课程。在课堂上,很多同学积极地提问,问题也都非常有趣。也可以说,学生们的求知欲常常让我的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3. 您曾在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士,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在那里感受吗?
加州理工学院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在很多学校,都有聪明的学生。但在加州理工学院,每个人都很聪明,其中一部分是极其聪明的,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其次,加州理工学院是一个追求学术纯粹的地方。人们对吃穿用度不太讲究,但对学术态度确实极为认真。
4. 我们大学可以从这些著名大学上学到什么呢?
我认为学校的领导者非常清楚如何带领这个学校走到更高的层次。在我看来,第一,拥有好的教授团队和优质的生源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得到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第三,已经入学的学生,尤其是第一届毕业生,应该要努力学习,他们应该要有高的素质。当他们步入社会时应当是成功的。
5. 您认为韩国、中国、美国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呢?
总体上他们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应该是西方的学生更被鼓励去独立辩证地思考。这一点对于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不仅被要求融入课堂、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听教授的讲课,更重要的是你要消化这些内容,就是可以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这些知识点。我认为目前西方更擅长以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学生的,但是随着文化的交融,中国和韩国学生独立辩证思考的能力也正在提高。东方的文化更倾向于倾听和跟随,即使有时听到老师给的答案不满意,学生也不会去反驳,因为担心自己会被责备。但是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要勇于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我的意思不是说哪种文化更好,而是对于科研领域中,独立思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方面,当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6.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经济、金融、会计等学科作为他们的大学专业,而越来越少的学生选择理工科的专业。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韩国吗?
这个情况在韩国是一样的。经管类专业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科似乎给了人们更多赚钱的机会。但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不是银行或者法律。现在在韩国,有很多经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我相信,这个趋势,正在通过市场需求去调节。
7. 在亚洲知名大学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广泛。但对于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们来说,使用英语去学习一些高深的理论是有一定困难的。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这个话题在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也有被讨论过,因为在KAIST所有课程都是英文授课。实际上,不仅是同学们会遇到障碍,有些教授也非常的不习惯。我们也遇到过一些学生和教授抱怨英文授课这件事情。但是,英语不仅仅是一种日常沟通用的语言,在科研领域中它是主流语言。所以我认为学会用英语去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有全球的竞争力,你需要去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8. 如果想成为顶尖的研究者,最好是到国外接受博士教育,你有什么建议呢?
我认为美国的博士教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我不认为人们要长时间的在同一个地方接受教育。我鼓励韩国的学生去欧美学习,中国的学生也可以去韩国或者欧美参与一些顶尖的项目。我很高兴了解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学生在大一大二就有机会到国外参加暑期课程。
9. 您在科研上建树颇丰,可以给我们有志于科研的同学们一些建议么?
不断学习!因为我曾经看过很多在校内做研究做得很好的学生,一旦毕业了、找到了工作或有了家庭,他们就满足于现状了。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持续地学习。我们需要给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给自己动力去实现,不要安于现状。同时,开放你的思想,与他人一起讨论,尽力去帮助别人,因为在人生当中,你成功不仅是你个人的努力还有其他人的贡献。人要有雄心,这个雄心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心里要对自己有高的要求。
10. 您可以给我们一些寄语么?
我认为港中大(深圳)正在走向一个世界知名大学的路上。韩国科学技术院用了45年、香港科技大学用了25年,我不确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具体要花多少年达到那个目标,但是我确定一定比上述两所大学的时间短。就像我之前强调的一样,学生对于这个学校来说有时甚至比老师重要,同学们应该要努力,给以后的同学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文字:余书华、钟佳林
图片:理工学院办公室
【访谈背后】我眼中的韩国教授--李在衡
李在衡 博士,现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在能源系统工程,碳捕获、利用及封存,和生物燃料及炼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李教授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和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Tech)担任教授,于2010加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教授于2月底至3月初,在我校开办了《过程系统工程》短期课程。
李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这种气质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的身上有非常普遍的体现。学校的教授普遍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在自己所在领域有了很深的造诣,于此同时,他们都有一种学者特有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也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在研究之余,他们都很注重体育锻炼。周末在龙岗爬山是一个很受教授们欢迎的锻炼方式,李教授在周末曾多次与学校教授相约去爬山。
人要找到需要自己、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在问及,李教授为何要在2010年从常青藤名校任教回到韩国与现在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任教,李教授的回答都是很相似的。他认为人要找到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即便作为一个常青藤名校的教授,可以享受来自名校的光环和荣誉,但是相较于人才济济的常青藤名校,投身于一个新的学校,于他于学校来说,都是更有价值的。当然,李教授作为一位全球性人才,很多地方都会需要他的贡献,但是他认为人要找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然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也是徐扬生校长,要在深圳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原因:为珠三角地区培育顶尖的全球化的人才。学校的教授团队大部分都曾在国际知名高校任职,他们选择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想必与李教授的想法有共通之处,为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做出一份贡献。
如果想要获得全球的竞争力,必须要学习好英语。
在全球的高校中,英语授课变得越来越普遍,对于不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同学们来说,语言成为了学习的一个障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一所英文授课大学,许多同学和家长在报考本校之前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语言方面的疑问,担心同学们在入学之后会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影响学习进度。李教授表示,语言障碍的问题在韩国大学存在,韩国的同学甚至教授们对于英文授课的事情也提出过质疑。但是,李教授认为,英语不仅仅在全球沟通中是一种国际化的通用语言,在学术界,更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语言。现代的人才,如果想要获得全球性的竞争力,必须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努力学好英语。
李教授在青少年时期就离开了韩国去到美国学习,直到他在2010年返回韩国,他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将近20年,因此李教授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本次采访,由来自理工学院的大一学生余书华由英语提问,由来自经管学院的大一学生钟佳林进行采访记录,采访全程以英文沟通与教授沟通。由此可见,在入学一个多学期之后,同学们的英语表达和听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同学们入学英语平均分高达135分,在英文阅读方面是有良好的基础的。在大学所需要提高的,是英文听力和英文表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英文听力和英语表达,除了日常的英语课程,还有由学校教授在课余时间执教的英语俱乐部。学校的English Animator社团作为学校第一大社,是由大二学生组建的学习英语的社团。这些,都对同学们的英语提高作出了很大的帮助。
要不断的的学习,要有独立批判思考的能力,人在心底要有雄心。
余书华同学提到,要想像李教授一样成为某个领域的尖端人才应该要具备什么素质。李教授第一个提到的是现代人才所需要的必备素质是要有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的学生在独立批判思考的能力上要优于东方的学生。随着文化的融合,这个现象也在不断的改善。但是同学们应该要注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个是,当同学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之后,很容易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现状,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他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一生中不断的学习,并且在心底给自己制定一个高的目标,并向目标不断的前进。内心要有雄心,才会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两点,应该就是李教授能够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吧。
要多花时间与家人相处。
在问及李教授的课余时间安排时,我们本以为他会回答一些兴趣爱好,诸如爬山、高尔夫一类的,但实际上他的答案是和家人相处在一起。这是一个既出乎我们意料,又非常合乎情理的答案。李教授年少离家,人到中年回归韩国,他提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想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因为可以更好的陪伴自己和妻子的父母。“在课余时间和家人相处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动的答案。李教授在追求自己在学术方面的价值的同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家人。
在访谈结束后,李教授也和我们进行了合照,并表示他和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很愉快的下午。我们期待明年,教授再次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进行短期课程的时候,能够再次采访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