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喜讯 | 理工学院2017级王少宇同学的论文被综合通信导航和监视会议(ICNS 2020)接收

  • 2020.04.27
  • 新闻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2017级王少宇同学的论文“Travel Time Prediction for Multi-Airport Systems via Multiclass Queuing Networks” 被综合通信导航和监视会议The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Navigation and Surveillance Conference(ICNS 2020)接收。 本期推送,小编邀请到了王少宇同学来分享他的实验过程及学习心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2017级王少宇同学的论文“Travel Time Prediction for Multi-Airport Systems via Multiclass Queuing Networks” 被综合通信导航和监视会议The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Navigation and Surveillance Conference(ICNS 2020)接收。

本期推送,小编邀请到了王少宇同学来分享他的实验过程及学习心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简介

基于多类排队网络的多机场系统的航班时间预测

Travel Time Prediction for Multi-Airport Systems via Multiclass Queuing Networks

目前很多大型机场存在着严重的航班延误问题,当面临由多个邻近机场组成的机场群系统时,受限于复杂的空域结构和紧缺的资源容量,其航延问题更为突出。与此同时,多个机场由于距离邻近,共用有限的空域资源,相互之间存在强耦合关系,航班延误的机理更加复杂,且更具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精确预测航延的难度。航延与乘客、航司和机场的效益息息相关,而多机场系统所在区域通常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改善社会和经济效益,急需一种能为多机场系统准确预测航班时间的方法。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机场群系统,这一区域集中了五个直线距离不超过150千米的4E 级以上的国际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和珠海金湾机场,其中前三个属于4F 级国际性的枢纽机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空域之一,其航延问题相对更加突出。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因此以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相应的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其他机场群系统,如长三角和京津冀机场群。

本文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四维航迹数据,发展构建了基于多类排队网络的白箱模型,可应用于多机场系统的航班飞行时间和达到时间的预测,其性能和准确度在仿真结果中得到部分验证,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智能航空交通管制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会议简介

综合通信导航和监视(ICNS)会议是第一个旨在探讨CNS研究和实施计划以及与CNS / ATM能力和应用有关的政策方面的技术和政策进展的国际航空会议。ICNS会议集合了政府,产业和学术界的领导人以及高级技术专家,以解决重要的政策问题,并为CNS和ATM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综合通信导航和监视(ICNS)会议致力于长期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当前集成CNS技术的实施,以使包括但不限于NextGen和SESAR的项目成为可能。

会议的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的CNS / ATM程序、实施策略、标准制定、研究和ICNS技术。在我们继续进行ICNS的第二个十年之际,我们将重点放在下一代空中交通管理与能够在CNS和ATM之间架起桥梁的通讯,导航和监视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上。

ICNS会议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活动。会议的收入(赞助和注册费)用于支付会议费用(包括会议室、视听设备租金、技术支持、带有会议记录的印刷材料和CD、以及提供食物)。会议成功的标准是产生少量盈余,主要用于支持AIAA奖学金。

2007年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的新赞助下的第一年。从2001年到2006年,该会议由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的太空通信计划主持。

学生感言

王少宇

  2017级

    理工学院、逸夫书院学生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

大二上半学期,我接触到了理工学院的茅剑锋教授,从那之后到现在一直在跟着茅教授学习。整个大二,我每周都会找茅教授进行讨论与学习,这些交流令我在航空数据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到大三之后我接触到了一起完成这篇文章的同学、朋友,在这个方向上他们比我要更早开始学习,很多基础知识也是他们在带着我学习。在与茅教授和身边同学的合作下我们最终完成了这篇文章。文章的成型过程是比较紧张的,我们在有初步实验成果后不久便发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会议,但当时距离截止日期只剩下一个月,我们决定加班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实验与文章。当时也正好临近期中周,我需要准备几门专业课的复习。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比较忙碌的,有十多天都是一起床就开始待在实验室,直到凌晨都还在和同学一遍遍地讨论结果、分析数据和参数。最后我们成功的在截止前提交了文章,本来信心很充足,但第一次并没有直接被收录。在看了对我们文章的反馈意见之后,我们认为方法和思路没有问题,只是在说明与结果分析的时候做的不是很到位, 于是我们重新调整了下方法阐述与结果分析,第二次投给ICNS并被收录。

王少宇和实验室的同学们

这次的发表中有着无数次对参数和模型结构的调整,有那么几天到凌晨我们都是在盯着屏幕,一遍遍的跑模型看结果,当发现结果并不完美便会讨论改进,然后又是跑模型与分析。这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在一遍遍地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时候我意识到讨论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和同学与老师的讨论。在发现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时,与别人交流看法可以带来突破性地启发。这也在我们这次的科研学习中有着极大的体现,身边的同学与老师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帮助。

我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比较多的爱好:篮球、读书、漫画,也会经常和同学一起打打游戏,我认为我们一定要能够在自己的学习和爱好中间掌握好平衡。我们学校的学习任务繁重,理工同学的专业课很多也格外有挑战性,学生要严格自律,认真规划自己的时间,这样才能在保证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享受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

再谈学术科研,我觉得我们学校对于本科生参加科研是十分支持的,学校每个季度都会开放URA(Undergraduate Research Award,本科生科研奖)的申请。教授们也非常鼓励本科生参与自己的课题。我身边就能看到许多大四大三甚至大二的同学加入到教授们的科研中。我还认为,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都应该尽早去尝试,在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之后,找到校内相关的老师进行咨询和了解。

最后,希望我们可以早日重返校园,和亲切的大家见面,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教授简介

茅剑锋

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茅剑锋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获取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在美国波士顿大学于2009年获取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自2010年至201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担任副研究员、助理教授,并任职于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和深圳市物联网智能系统与无线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他长期从事系统工程领域研究工作,专注于离散事件系统的模型和优化理论方法研究,应用于交通系统、物流网络、智能电网和传感器网络等。研究成果发表于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电子工程和航空工程等领域的顶尖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等。已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加坡民航局、新加坡教育部及深圳市科创委等获得共计约1855万的研究经费支持,其中主持项目约844万,国家省市及国际项目约1674万。

曾多次在高水平国际会议上获取最佳会议论文奖,如2017 IEEE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EEE RAS旗舰会议)、2012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Research Conference和2011 Association for Global Business Conference;于2009年获取波士顿大学工学院最佳博士论文提名,于2004年获取波士顿大学院长奖学金。自2013起担任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期刊的副编辑(该期刊排名JCR一区),同时在多个国际会议委员会中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