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嘉宾讲座——不同情境下的职场身份建构

  • 2016.04.20
  • 新闻
2016年4月20日,人文社科学院有幸邀请到来自英国阿伯丁大学的Palma 博士为我校师生们带来一场有关在不同情境下,用不同语言产生的不同交际效果的跨文化交流讲座。

Palma博士用轻松愉快的语言,通过分析生活中真实的例子,为大家讲解在工作和合作中不同语言的使用产生的效果以及意义。

首先,她用“goals in discourse”(话语的目的)引出今天的话题。她谈到,话语的目的有很多,有避免谈判谈崩了,也有让对方获得更高的个人价值感和更多的认可之类的。另外,在贸易,建筑,科研,医学等领域多采用专业术语和目的明确的、直接的话语;而在不同的情境下,当需要拉进与对方的关系时,那种表达关怀与感情的、女性化的话语多被采用。而这两种不同的目的,也被分别称为“transactional goal”(事务型目的)和“relational goal”(关系型目的)。

除了“事务型目的”和“关系型目的”之外,还有“front stage interaction” (台前互动模式)和 “back stageinteraction”(幕后互动模式)之分。即,当我们直接与对方交流或展示自己时,我们就是在台前。比如演讲和医患间的就诊过程等;但如果是由第三人在中间做介绍的方式,或是用一种“加密”了的“内部语言”进行的私密交流,就属于幕后互动模式。台前和幕后两种模式会根据情境的改变而立即转化。

而这也就像每个人的“Identity”(身份)一样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转变。比方说一名女性在职场中是一位律师,业余也可以是一名网球运动员,而在生活中也同时是一位母亲。这些身份或角色都是在社交中产生的,又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被重新定义。语言塑造身份,而身份又影响着遣词造句的选择。在遣词造句中,仅仅是一个代词的变化,就会产生亲疏远近等差异。比如,Palma博士曾分别记录了她们学校经管专业学生和理工专业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况,之后发现,使用“I think”频率较多的为理工专业的学生,而使用“we”较多的则是经管专业的学生。后来,在一次讨论中,理工学生们发生了矛盾,不欢而散。而经管学生们不仅讨论得兴致盎然,还时不时穿插着笑话和幽默。小组项目结束后,每个人都保持着朋友关系。这一真实案例可以引发我们思考,在工作和与他人合作时,如果只直截了当的完成“事务型目的”而忽略了表现情感和关心的“关系型目的”,产生的话语很可能让双方产生隔阂和问题。 

有趣的是,当理工学生们了解这一情况后,有所改进,在讨论时也会插入笑话和幽默作为调剂。但观察结果发现理工学生们的笑话多为“individual jokes”(个人讲的笑话),而经管学生多为“collective jokes”(集体完成的笑话)。另外,理工学生中发现有人使用幽默的方式说了令对方不舒服的话,但是因为马上用“我开玩笑呢”之类的措辞而让听者非常尴尬。

讲座的最后,Palma博士还分享了英国“Occupational Therapy”(职业治疗)中的一个虽有争议但却是最新的研究趋势,即在医患关系间,医生正慢慢地在“empower the patient”(赋予病人更多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比如,当了解到自己需要吃药或者做手术的时候,医生会问病人觉得需要吃药或者做手术吗?另外,医生对病人的话语也不仅仅是“事物型”的了,医生甚至会称呼病人“约翰”为“小翰翰”,称“玫瑰”为“小花花”。职业治疗的目的是使病患重新感到自己有价值,达到另病患融入社会的目的。这一案例反映了在医疗行业或其他以专业技术性为主的领域里,职场人士日常的交流不再刻板地拘泥于直截了当地汇报和完成任务,也正慢慢加入人文关怀和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和爱的纽带。
 

照片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