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讲座回顾 | 大豆的回家之路——一场由实验室到田野的旅程

  • 2017.05.11
  • 新闻
5月11日上午10时30分,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汉明教授,为逸夫书院的师生带来了《大豆的回家之路 —— 一场从实验室到田野的旅程》的讲座。




5月11日上午10时30分,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汉明教授,为逸夫书院的师生带来了《大豆的回家之路 —— 一场从实验室到田野的旅程》的讲座。



通过一张张精致的PPT和半幽默半学术范儿的讲解,林教授把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生动地展现给现场每一位聆听者。

从地处西北的甘肃到东北的黑龙江,再到南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他遍访祖国河山,被西北地区大片因干旱或盐碱化而荒芜的土地所触动,非常希望能给这些荒原带去绿意。大豆这种农作物不仅食用价值高,它的种植过程更是可以通过固氮而使得土壤变得肥沃。于是,林教授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对大豆种植及大豆种子优化的研究。

在研究中,林教授发现黄河两岸许多野生的大豆能在干旱缺水、土质恶劣的艰苦条件下生长,便不远千里将这些种子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研究。经过对比试验,野生的大豆根茎的确在耐旱和耐盐碱方面优于普通的人工种植大豆。他兴奋地带领自己的团队,将杂交育种后性状优良的大豆种子送回到它们的家乡——甘肃武威、定西、平川等土地贫瘠、干旱缺水的西北山区,帮助那里的农民播下希望的种子。随后更是将这些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的大豆种子送往非洲国家,以造福更多的人。

讲座后,林教授耐心地回答了现场同学和老师们的提问,并与理工学院梁永波教授、梁美儿教授等大咖们亲切会谈。



本文特邀作者:胡然(2016级理工学院、逸夫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