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喜讯 || 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本科生王捷的学术论文被2018年信息论国际研讨会接收

  • 2018.04.08
  • 新闻
恭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本科生王捷同学(2016级理论数学专业)与助理教授杨升浩老师的学术论文被2018年信息论国际研讨会(ISIT 2018)接收!

1 论文简介

本文考虑如下图所示的网络函数计算模型:汇聚节点希望计算从源节点处生成的数据的目标函数,其中的网络链路带宽有限,中间网络节点执行网络编码而没有任何计算限制。本论文通过研究该网络的计算能力证明了前人提出的计算能力上界并不总是紧密的。同时本文所用的方法可以扩展到研究一般的网络函数的计算能力,对于云计算、雾计算的实际应用产品的开发也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论文所描述的网络

会议简介:

信息论国际研讨会(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简称ISIT)是由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主办的信息论领域顶尖的国际会议,每年举办一次。本次会议(ISIT2018),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韦尔举行,会议主题是信息论相关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2 作者简介

 

王捷同学是我校理工学院二年级理论数学专业本科生,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从大一结束后的暑期开始,他便进入网络编码实验室参与有关网络计算能力的研究项目。最近,他在尝试用信息论来研究有关人工智能的问题,他们正在用信息瓶颈来探索关于深度学习的一些问题。他的指导老师为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杨升浩,也是本论文的第二作者。

杨升浩博士2001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于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信息工程博士学位。他先后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2008-2009)和香港中文大学网络编码研究所(2010-2012)做博士后研究。2012至2015年受聘任教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15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杨博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编码以及相关的信息论和编码理论,并涉及网络计算以及量子信息等领域。他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40多篇。他是分批稀疏(BATS)码的共同发明人,并获得美国发明专利2项。

 

对话

关于论文:

Q:ISIT是国际顶尖会议,在一干国际大佬面前,作为初出茅庐的大二学生,为什么会把论文投向ISIT?

A:我认为在杨升浩教授的带领下,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在信息论领域里是足够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有足够的分量发表在上面。这篇论文的突破在于找出了HYL bound定理的缺陷,然后可以促使人们在后来的过程中来完善改进这个定理。

Q:发表这篇论文,除了包含理论数学、计算机之外,还包括了哪些专业知识?

A:我还觉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把paper的所有想法搜集整理好,这个过程是最简单的。最难的是写paper。如何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没有语病,没有语法错误。第二个要求,每个句子都很精炼,也就是每个词语都不能删掉。第三个要求,每个句子与每个句子之间的联系,cohesion要求紧密。这三个点,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我和杨教授,光是修改这篇文章,就花了一周时间。我希望强调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十分极其痛苦。

 

关于实验室:

Q:学长是在什么时候进入实验室的?考核方式是什么?要求达到怎样的能力才能进入?

A:大一结束,暑课快要开始的时候,实验室发了一封招聘的邮件,再加上当时数分二的TA马骏(博士生)的推荐,我选择试一试。通过面试、笔试的筛选,最后进入了实验室。我们实验室的其他人的考核项目是写代码……嗯,由于我是搞理论的,我的考核方式是给了我一些论文,然后让我通过分析得到一些结论。至于能力方面,我觉得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学习的态度。对于刚大一毕业的我们,其实写代码的能力都差不多,更需要的是往上探索的热情。

Q:能说说实验室的工作日常和生活日常吗?

A:除了我之外,小伙伴们都是做网络工作,也就是写代码,具体包括测试树莓派,搭建网络。我是做理论工作,研究理论数学。至于生活日常,白天上课,晚上回到实验室想问题。我们实验室里至少有一半人每天都是早上四五点钟睡,还要上早课,差不多就是码农的一般日常(笑)。

 

关于学习与生活:

Q:一天睡眠时间不过三个小时左右,恐怖。那这样受得了吗?建议我们加入实验室吗?

A:其实也好,平时周末也会放松,陪陪女朋友(笑)。如果有兴趣,而且学有余力,一周差不多能够投入八个小时在实验室上,我建议加入实验室。挺遗憾没有提早接触实验室的工作。在大一的时候,可能比较轻松,就阅读了一些理论数学的书籍,然而走了一些弯路。当时的学习态度比较脱离实际,就是只研究理论,但这样我认为我的学术道路是走不长远的。做学术的时候,需要一个实际问题,有一个motivation,这样才能开始做。如果只是凭空想的话,并不能提供motivation。在实验室的时候,恰恰是以motivation为主导,并非是研究抽象代数等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被信息论吸引住了。

Q:如果实验室这边比较忙,课业那边也有一大波ddl逼近,两座大山压在身上。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样面对。

A:分配精力,和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做好规划尤为重要,如果说这个project五月份就要出成果,那么当任务发布的时候,就要开始动手了。

 

关于兴趣:

Q:平时会看其他什么和专业、工作无关的书吗?由于专业的深入,会养成一种类似于“职业病”思维模式吗?

A:我个人比较喜欢研究古典文学、小说,平时也会看看《道德经》。嗯……学校开设的通识教育,也对我很有启迪,能够平衡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