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庄禅解义系列活动之庄语:正位凝命

  • 2018.11.27
  • 新闻
2018年11月24日上午,作为“庄禅解义”的最后一次“庄语”活动,学勤书院资深导师冯学成先生以“正位凝命”为题为我们开讲。此系列活动,不但书院同学参加非常踊跃,校外也有很多社会人士慕名前来。

2018年11月24日上午,作为“庄禅解义”的最后一次“庄语”活动,学勤书院资深导师冯学成先生以“正位凝命”为题为我们开讲。开讲前,顾院长表示:“命运是年轻人和过来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它是不可知的,但它又时时跟着你走。你走过的每一步路跟你的命运都是相关的……其实,道在脚下,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冯先生表示:《易经·鼎卦》里有一句“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在古代不但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品德的象征。我的老师曾说:“人非尊贵如鼎,但当自尊如鼎”。人要有自尊、有信心。但信心也需要支撑。“知人者智,自知者强”,信心首先从能力而来。用现在的话说,谁的拳头大、谁的实力强,谁才能当老大。信心不是空泛的。当我们具备了比他人更大的优势,我们才能有信心。建立信心也并不困难,因为年轻人本来就有朝气和活力。更何况我们的智慧都是平等的。佛教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我们都在同一所大学,都在学勤书院,这个也是平等的。平等心非常重要,佛教里佛的四智就有“平等性智”。

那么我们的命运该怎样开展?孔子有三句话:“不知诗无以言”、“不知礼无以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易经也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庄子·达生》里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三国时的李康有一篇《运命论》,曾国藩和毛泽东都学习过。命运是什么?命运是自体身、心、性三者在社会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必然性。身体、相貌好的人确实占有优势,但并不是绝对的。“心”是我们的思维器官,在这方面我们是平等的。我们都有根本判断,差别只在判断力的展开上。如归纳、分析、综合,需要相应的经验和教育才能掌握。“性”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的修养、修行、心斋等等,都是要在“性”上进行优化、美化。性是复杂的,它包括意志、情感,也包括贪、嗔、痴、慢、疑等等负面内容。人与人相处,需要“仁义礼智信”。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做得较好,那大家就对他放心,他在社会上就如鱼得水。大公无私的人有大智慧,因为他心胸的半径很大。在“性”上下功夫,我们自然会有智慧。而且,这种智慧无形无极,不需要任何的运筹、策划、安排。

所以,一个“仁义礼智信”从身上自然而然释放出来的人,走到哪里都无碍,一定是好运的。一个人要有三气:第一是庙堂气,是规矩、纪律,是堂堂正正、遵纪守法。第二是山林气,是超越现有的人事因缘、利益束缚,给我们一个另外的思考角度;山林气也是不贪恋名闻利养。第三是英雄气,有担当,敢迎难而上,有开创精神。身、心、性三者是承载我们命运的马车,决定了我们命运展开的必然性。什么是富贵?《易经》说:“富有之谓大业”。富有是精神的富有。“贵”分三种:清贵、权贵、富贵。权贵、富贵毕竟是少数。什么是清贵?我们除了社会生活的功名利禄,还有另一片天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先秦开始,我们就有老庄学说的隐士思想。儒家关注社会性,道家关注自然性。道家的胸量更大:自然包括了社会,也包括了人心。“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隐士的精神非常崇高。他们享受生命、赞美生命;享受自然、赞美自然。我们为什么要“正位”?自己是什么位置,一定要搞好、要明白。《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都是有“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人的一生要经历若干个“位”。位既是在变动之中,又有相对的稳定性。位是社会关系之中的一个扭结点。社会关系是多维的。位是怎么变的呢?人事因缘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命运的变数,我们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对局面驾驭的有限性。

我们经常讲局、势、时、机四个字。这四个字跟位有关。你在这个“局”中吗?对于学校来说,全国的教育形势、教育环境、教育质量,就是一个大局。一个“局”又有它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势”。现在海外大学都在收紧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这也是“势”。“时”,哪天兑现、哪天执行?“机”,是危机吗?是转机吗?局、势、时、机跟我们的个人命运是大有关系的。我们怎样知道自己的命运走向?怎样把命运“凝”起来?《易经·艮卦》说:“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学生的“位”,就是学习。“失其位,凶”,不安于本分的人,往往出现问题。我们是无法把控外部世界的,我们首先要把心管住。“正位凝命”的“凝”实际上就是禅定止观的“止”。冥想、打坐、心斋,都是要把心止住,规范我们的精神。锁定目标、不受干扰就是“凝”。养成了“凝”的习惯,就有静气、有定力,眼神安详,精力集中。我们的心能凝定住,外界因缘也能凝定住。我是“抱元守一”的,外在的无常性就对我没关系了。在自己的因缘半径、能力半径之内做事,是可控的、有必然性;当超越了因缘半径和能力半径,就变成了偶然性起作用。偶然性不可靠。所以,“正位凝命”就是要锁定我们的精神、锁定我们的因缘、锁定我们的目标。信心和命运,都立足于我们心性的优化上。

 

提问环节

问:作为学生,我们该怎样进行自我修养?

冯先生:《易经·乾卦》的初九是“潜龙勿用”。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就是初九。中学生、大学生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孔夫子解释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古人有辩论的传统,交流沟通、互通有无。“问以辨之”是圆满我们学问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佛教称之为“思维修”。另外,“宽以居之”就是要乐在其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问是“优哉游哉”的。“仁以行之”,就是要有奉献精神。仁人君子,就是多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众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冯先生:这首先应该你自己回答。你自己喜欢什么?就像在食堂里吃饭,我喜欢什么菜就点什么菜。喜欢什么一定是自己的。有的人目的性不强,受家庭、社会的影响比较大。但有的人独立性、目的性很强。这就是人与人不一样。并不是说有选择就了不起,没选择就不行。因为人的心性发育也是有时间段的,佛教称之为“阿赖耶识”、“异熟识”。也不是每个人都像孔夫子那样“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像苏东坡的老爹(苏洵),三十多岁才“志于学”。相信在港中大(深圳)里,你的目标会慢慢地确定,不会老是处于一种彷徨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