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人文学勤: 手语,带你走进无声的世界

  • 2017.04.14
  • 新闻
4月14日,人文社科学院与学勤书院有幸邀请到CUHK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主任邓慧兰教授,为我们揭开无声世界的面纱,向我们讲述无声世界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误解的问题。

不容乐观的现状

           邓慧兰教授首先利用统计数字向我们展示了听障人士数量与手语使用人数严重失衡的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聋人联合会的统计,全球3.6亿听障人士中仅有7000万人使用手语,如此低的手语使用率的背后隐含着社会对手语学习的种种误解以及对听障人士生活状态的认识不足,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聋人的语言获得,甚至阻碍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根据听障人士的分布图,我们会发现有80%的听障人士都在发展中国家。据邓教授介绍,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缺少医疗设备和药物,国家对聋人群体的状况不够了解也缺乏关心照料。

公众印象·误解重重

           通过邓教授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助听器、人工耳蜗、听觉脑干植入等高科技的使用,并不能让听障人士拥有正常人的听力,而且由于大部分发音无法通过唇形辨别,“读唇语”也无法解决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的沟通问题。另外,失聪并不意味着丧失口语能力,相关实验证明在关键期接触手语的聋童,语言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日后的口语学习。然而,并不是所有聋童的父母都是聋人,都会使用手语,这使得一部分聋童既无法像健听儿童一样习得母语口语,也无法在家庭环境中习得手语。因此,在听障人士、聋童父母甚至健听人士中推广手语,是与这个“无声的世界”建立沟通的重要方式。

手语知识科普

           邓慧兰教授通过一些简单的手语向我们说明,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也有语言单位与语法规则,手语不仅是手上的动作,还包括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这些都是手语语法的一部分,而且在手语与口语中可以找到跨语言的共性,例如香港手语中量词的表达。

意义非凡的工作

           邓慧兰教授通过手语研究与推广,帮助聋人融入社会并实现自我价值,也让健听人士以包容和欣赏的态度走进聋人的世界,共同进步。她不仅在聋人学校普及手语,使更多聋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形成自我认同,并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而且提出了 “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计划”,使聋生走进主流学校,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聋生在共融教育模式下,不仅在语言与学业上取得进步,更在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如今,共融教育模式已在世界各地推广,使更多的聋人受益于手语研究,让手语成为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沟通与共融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