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 “百” “千” “万”办大学的故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四年了,从一个学院300名学生到三个学院12个专业3400名本硕博在校生;从建校、招生到成立诺贝尔奖得主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全球64所知名院校达成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占地5.5万平米启动区校园到占地100万平米崭新校园落成,三所书院全部投入使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走过了日新月异的四年发展之路,也为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学校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各项工作都将翻开新的一页。谈到未来的规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用四句话阐述了大学建校四年来的发展—— “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 “百” “千” “万”办大学的故事。
录取生源数量和质量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2017年,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4个不同民族的951名内地本科生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习。其中,理科录取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124分,文科平均分超过各地一本线81分,大多数省(市)文科最低位次在前1 %以内,理科最低位次在前2%以内,英语平均分达到135分。
2017年共录取硕士研究生328名,博士研究生18名,大多数来自于国内外著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
截至目前,来自全球的3400多名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读。港中大(深圳)长远办学规模为国内外学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7,500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 人。
国际一流师资稳步引进
2017年度,Stephen Boyd和John Hopcroft教授分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新增诺贝尔奖得主3名,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等5名,深圳市龙岗区深龙英才62名。
截至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引进知名教师200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等13名,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13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75%以上的教授年龄在40周岁以下,是一群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积极进取、思维活跃和站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还通过举办一系列名师学者的讲座、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例如大师讲堂、中国文化大讲堂、驻校艺术家、春山雅聚、博雅讲堂等。
开拓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7年合作伙伴新增 32 所,其中包括多所世界顶级名校。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截至2018年3月,港中大(深圳)已与海外64所全球一流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包括本硕连读、联合培养、校际交换、海外访学和国际暑课等。具备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60%,名列国内高校前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次成功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参加获批列入优本项目的海外交换/交流项目,可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从2016/17学年开始接收首批海外交换学生来校学习,共35 名交换生来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2017/18学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接收来自11个不同合作院校的54 名交换生来校学习。预计2018/19学年将接收约80 名交换生到校进行交换学习。
高水平科研平台搭建又上新台阶,诺奖实验室获政府强力支持
结合学科发展和国家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优势学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后建成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高等金融研究院。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批建立两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以及由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Prof. John E. Hopcroft)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霍普克罗夫特高等信息科学研究院。三个高水平研究院的成立是港中大(深圳)迈向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达42.1%,资助率位居广东省第一,远超全国平均资助率21.5%。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师与科研人员在各个领域获国际学术科研奖项众多,发表论文质量位列全国首位。
优势学科逐步形成,重点学科创新团队获政府支持
建校以来,港中大(深圳)的课程设置考虑世界学科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及地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重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截至2017年9月,港中大(深圳)已设立了经管、理工、人文三个学院开设12个本科专业,8个研究生(硕士、博士)专业,同时新增第一个在职硕士项目——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理学硕士专业。
2017年港中大(深圳)在重点学科领域继续加快建设。继去年机器人学科列入深圳市学科建设扶持计划,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列入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名单后,港中大(深圳)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学科又列入深圳市2017年学科建设扶持计划,学科建设的快速推进将为深圳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重点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引领作用。
名企名校offer纷至而来 港中大(深圳)首届本科毕业生受青睐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本科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接受社会检验。喜讯不断,一个又一个来自全球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刷新着就业统计数据,截至3月初,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本科生已经收到来自全球包括宝洁、可口可乐、思略特、腾讯、华为、德勤、普华永道等50多个国内外知名公司的offer。据就业数据分析显示,首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的同学中已有55%的学生选择在深圳工作。
同时,来自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也纷至而来,对港中大(深圳)毕业数据更是锦上添花。截至3月初,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本科生已经收到来自包括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部分学生直接收到了硕博连读录取通知书。选择出国(境)升学的毕业生多数选择了美国、英国及香港。
100万平方米的新校园落成 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广受好评
2017年9月,100万平方米的新校园落成,港中大(深圳)的一期新校园分为上园、中园、下园三个部分,校园空间与建筑既彰显了中国元素又体现了西方韵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设计贯彻了[山、林、院]的空间组织理念。校园空间与建筑彰显了中国元素和岭南文化特色,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自由的学术文化。
学校上园主要包括学勤书院、思廷书院、教职员宿舍及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下园主要包括行政楼、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会堂、室内体育馆、学生中心及逸夫书院等。由于新校园的落成,港中大(深圳)三所书院——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也全部投入使用,学生作为各自书院的小主人,成为书院文化的创立者和践行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书院为学子提供心灵关顾及全人教育,营造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了丰富书院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书院组织策划不同类型的学生活动,像逸夫书院的院长茶聚、逸师午餐讲座,学勤书院的院长下午茶、学勤问道,思廷书院的咖啡慢谈、月度生日会等活动,让不同专业、年级、背景的同学聚首一堂,在活动中学习、在交往中成长,进而增强学生对书院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