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港中大(深圳)师生怎么看?

  • 2019.02.20
  • 新闻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与深圳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来说,也是意义重大。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港中大(深圳)的师生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科研方向、就业计划等,提出自己的见解,也试着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扬生教授:大湾区具备国际科创中心的条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对我们来说太及时了,因为我们这个大学实际上就是基于大湾区这个背景建立起来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教授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个国际化的大学,不仅传承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传统,同时也是结合深圳这样一个国家制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的机制发展。

  从科研方面来看,徐扬生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打造成为国际的创新和科研中心。深圳具有全世界最完备的一个产业链,在这样的基础上,联动香港地区的人才、基础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国际创新的科学中心;而香港的科学研究建立也有很长时间了,只有和深圳的产业链连接起来,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从医疗卫生方面来看,徐扬生教授提出,深圳在医疗、医学、医药人才培养等方面稍显薄弱。而香港因为有国际化的指引,在这些方面做得出类拔萃;而广州也有不错的基础。如果把大湾区的资源融合、调动、协调起来的话,医学教育的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效果跟医疗质量会有显著提升。

  徐扬生教授表示,大湾区科研方面的合作,尤其是高校之间的科研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工作可做。一方面,广东的高校不少,新建的高校也不少,但规模都比较小且刚刚起步,另外就是应用类的专业比较多。香港有八所高校,基础研究方面的能力很强,科研人才也很多,可以做很多的资源协调的工作,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结合起来。

  徐扬生教授认为,深圳、广州、中山、东莞这带的制造业很发达,这些企业跟香港、澳门、深圳高校的联合也是一个非常高的层面。“比如香港作为一个物流中心,但是关于物流方面的研究,其实我们这带可能做得更多、更广泛,包括深圳的高校,广州的高校都可以联动起来帮助香港的物流中心做好调动工作。”

 

 

蔡小强教授:大湾区促进物流业全球领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校长讲席教授蔡小强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校长讲席教授蔡小强教授觉得很振奋。

  蔡小强教授长期从事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近年也开展了物联网方面的研究。物流是香港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香港在海运、航空等方面做得非常好。同时,广东地区尤其是深圳,物流业也非常发达,吞吐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重要的一些港口。而整个供应链管理,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能做好协调、通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正好利于促进协调和沟通。香港和内地的合作将能发挥更大的优势,产生更好的效益。

  蔡小强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行业,未来将会发展得更好,粤港澳大湾区在物流业这方面可以做到全球领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能真的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粤港之间有更好的合作:利用香港的高校资源,譬如已有的师资队伍、研发力量,借助深圳在创新工业方面已经建立的一些优势,背靠整个中国内地比较强大的人才资源,将两者结合起来,未来可以创造一些共赢的机会。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对国家乃至整个粤港澳各个城市都举足轻重。

      蔡小强教授提到最近这些年深圳正在实施的东进战略,而龙岗则是东进战略的一个桥头堡。前些年,深圳西部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善,甚至趋于饱和,而东部在土地资源和教育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与潜在机会。龙岗正在建立一个国际大学城,包括目前已经进驻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北理莫斯科大学。所以在高等教育方面,龙岗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通过借助国际大学城这样一个平台,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和高端人才,这对整个龙岗、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都可以起到强力的推动作用。

  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来讲,经济方面,由于不同的城市,主要是香港、澳门还有内地,比如说人流、物流、整个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互相配合,长期都存在一些障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如果按照国家战略建立起来,这些人为障碍可能就会被打破,整个经济体系就会变得更加有活力、高效,所以到2022年在经济的各个层次就会更加通畅。

 

 

张博辉教授:大湾区让企业受益良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张博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张博辉教授认为,深圳市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推进中,能获得非常多的受益。首先,一个企业的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市场。在这个纲要正式发布之前,有可能企业的市场仅仅局限于深圳市。但在这个纲要发布之后,企业的视野、市场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会拓宽到粤港澳大湾区这个9+2个城市。与此同时,以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为基础,带动“一带一路”的这些沿线国家和地区,将会促成一个更大的体量的市场。

  第二个方面就是企业的运行成本。在经营企业的时候,原材料和其他一些生产要素的成本由深圳市或周边地区所提供的,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下,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的获取渠道会进一步增加和拓宽,这样将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三点是创新,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以香港、澳门为平台,通过与一些世界型企业的竞争、交流和学习,得以了解更多的技术,弥补自己的不足,并进一步帮助企业增加和完善产品的专利化。

 

王丛教授:大湾区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丛教授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王丛在接受第一财经和新浪财经采访时表示,《纲要》明确了大湾区的发展方向和各个城市的定位,让每个城市可做到扬长避短。“这样的规划可以使大湾区成为下一个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王丛教授认为此次《纲要》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第一点是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特别是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这正是中美贸易摩擦中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点是《纲要》提到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里面提到依托粤港、粤澳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加强这个区域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提到要支持香港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这对于鼓励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第三点则是提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问题,特别提到要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的规模和范围。大湾区内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进行跨境的拆借,以及提到人民币相关衍生品业务、理财产品交叉代理销售业务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政策突破,目的是使得人民币在大湾区内实现逐步的跨境流通,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出重要的实验。”第四点是在科技创新产业方面,《纲要》提到了要鼓励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的流通。大湾区本身已经具备了成为科创中心的必要条件,比如香港有着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深圳有着高质量的研发和创新,东莞、中山等城市有着完整的制造业的产业链,再加上深港两地的融资渠道的支持。如果把这些要素都融通起来,未来将会在大湾区看到越来越多的像大疆、商汤科技这样成功的高科技企业。

      王丛教授认为,在目前大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提出了大湾区规划,“中央的用意深远,给中国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将带来更大活力。”

 

丁若虚:大湾区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学勤书院大四学生丁若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学勤书院大四学生丁若虚认为,大学四年毕业之后,在考虑到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时,其实会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有挺多考虑的。如果这座城市能够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并且提供足够多的优质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大学生会非常愿意去参与到这样的建设中去,同时他也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可以把深圳和其他的一些城市建设得更好。

  丁若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的规划中以及现在正在的实践中,也会向大学生提供非常多的就业机会。他觉得留在大湾区、留在深圳工作,对港中大(深圳)的学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