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勤夜话第十九期:应急救护,从心开始
心血管疾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镜率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2015年,共约40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而其中,心脏病占死亡原因的45%;2016年,心脏病和中风依旧是全球第一“杀手”,在个体死亡原因中占比远超癌症、艾滋病。而这样的高死亡率不仅反映了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和过大的心理压力等现代生活习惯的不合理性,更突出了人们对于相关急救知识的严重缺乏。在本期学勤夜话中,书院有幸邀请到红十字会高级急救教练黄熙渊博士,为同学们讲解心肺复苏(CPR)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和实践中一起搭建生命的穹顶。
在正式学习心肺复苏术(CPR)之前,黄博士先给同学们讲解了学习心肺复苏的必要性。从医学层面来看,在遇到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的紧急情况时,若4-6分钟未进行任何处理,伤员的脑细胞就开始受损,而如果超过10分钟没有任何急救,就将造成其脑部无法复原的损伤甚至死亡。而与之相反,如果我们可以在4分钟内进行基本救命术,在8分钟内进行高级心脏救命术,就很有可能挽救一个危在旦夕的生命。具体来看,在面对心脏搏停时,如果可以尽早求救,尽早CPR,尽早AED(自动体外电击器),尽早高级心脏救命术,最后再整合心脏复苏后照护,就可以搭起一条向生的生命之琏。如黄博士所言:“在这条生命之链中,不管是基本救命术,还是高级救命术都非常重要,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如果未对伤员进行基本救命术,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 而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掌握的便是生命之链的前半部分——基本救命术。
对于普通人需要了解的心肺复苏术来说,其根本要点就是:牢记口诀,冷静急救。基本救命术的核心是CPR,而CPR主要由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部分构成。施救者通过胸外按压让伤员的血液继续运行,而通过人工呼吸进行气体交换,防止其大脑和心脏缺氧。为了让同学们更高效地记住CPR的急救步骤,黄博士将其总结成了简单的口诀——“叫,叫,C,A,B,D”。
叫:评估患者意识。通过拍其肩部,与其对话来对患者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判断患者的意识情况。
叫:包括求救(120),取得AED,这是为了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S)。
C:在确认伤者没有呼吸或正常呼吸时,进行胸部按压。操作时双手互扣翘起,以掌根为施力点,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将胸骨下压5到6公分,按压次数30次。
A:畅通呼吸道,为下一步人工呼吸做准备。
B:人工呼吸。给伤员以一秒一次的频率吹两口气,并且达到伤员的胸部起伏的效果。注意,按压和吹气要以30:2的比例做5个循环(约两分钟)。另外高品质CPR建议两分钟换手一次,换手时间不能超过5秒。
D:电击,利用电击器进行去颤,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如果CPR有成效,施救者将会看到伤员出现自主性呼吸,肤色改善和意识恢复。讲解后,在黄博士的指导下,同学们一一进行实际操练。除了熟悉救援步骤,在实施救援之前,我们必须先评估环境,在确定伤员和急救人员无进一步危险之后再实施急救。除此之外,当面对溺水,药物中毒,严重创伤和小于8岁的儿童或婴儿这四种特殊情况时,若只有一个人,又没法及时求救,我们一定要先急救两分钟(五个循环)再求救,以确保伤员获救的最大可能性。当然,在救治他人的同时,施救者最好戴上口罩、手套,使用口袋型面罩,保护面膜等保障自身安全。
学生感想
之前对心脏急救术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对详细过程并不清楚。在这次心脏急救术训练中,老师以简单上口、方便记忆的口诀,让我们熟悉专业过程,并在讲解完成后进行了专业的训练和指导,确实收益良多。
戚静宜 2017级经管学院、学勤书院
之前只在节目中看到别人用CPR施救,但对如何施救并不清楚。在这次CPR知识讲座中,老师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解如何正确有效地施救。仅通过六字口诀便让我们快速记住CPR的关键。在讲解完成后,老师又指导同学进行相关训练,获益良多。
高有情 2016级理工学院、学勤书院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也是一堂有趣的生命必修课。同学们学习了理论知识,也实践练习了心肺复苏术。掌握CPR,不仅仅是自身急救知识的提高,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可靠保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应急救护,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