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学勤问道第十五期:锐意进取,百炼成钢

  • 2019.10.15
  • 新闻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学勤问道第十五期活动邀请到了中国冶金自动化及工程信息专家刘玠院士,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那个锐意进取,百炼成钢的世界。

六十六年前,一五计划吹响了振兴钢铁工业的号角;六十六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钢铁年产量已突破了9.28亿吨。宝钢、武钢、鞍钢——几十年岁月峥嵘,珍藏的是一位位钢铁从业者默默拼搏,富强中国的心路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学勤书院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冶金自动化及工程信息专家刘玠院士,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那个锐意进取,百炼成钢的世界。

钢铁,是历史的传承

钢铁无言坚毅,却有千年的历史分量。早在2000多年前,旷朴的楚王铁剑亦或精致的汉代甲胄,都记录着古代铁匠敲打拼接的巧思独具。现如今,博物馆中的历史仍旧在生活中演绎。航天、船舶、机械、建筑、能源、国防和交通,都离不开质量和产量兼优的钢铁生产。除此之外,以宝钢湛江基地为例的绿色钢铁厂也表现了我国钢铁产业致力环保降低污染的发展方向。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迈进,钢铁产业的推陈出新是时代前进的最好缩影。

钢铁,是技术的追问

钢铁冶炼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从利用木炭的原始冶炼,到如今的高炉还原法,钢铁工业从未停止对方法设备的持续改良。举例来说,机器设备上,有鞍钢2150热连轧机、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管理方法上,有远程监控一体化的应用。一路走来,它们都是中国钢铁产业所迈过的踏实脚印。从化学方法到信息技术,钢铁产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精细生产流程,为产业进步提供了有力注解。

钢铁,是自我的锤炼

中国钢铁产量的飞速提升,自然离不开人才的艰苦奋斗。1974年,刘院士和其他优秀毕业生一起代表中国去日本学习冶铁技术。出发之前,是长达一年的计算机学习和半年的日语学习。来到日本以后,是在半年内每天只睡2个小时的拼命研习。学成归来后,刘院士来到武钢鞍钢,为祖国的钢铁产业建言献策。比如在鞍钢,刘院士带领团队实现了“平改转”的创新,在保障产能的情况下节省了近50亿的改造费用。正如刘院士所说的,“创新不完全是那么复杂……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在一位位为钢铁产业奋斗的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只问初心学以致用的可贵精神。

钢铁,是奋斗的永续

祖国的钢铁产业是由奋斗和艰苦开创的。一路走来,有琐碎的烦恼,有严峻的考验,有非凡的创新,也有成功的欣慰。无论是钢铁还是其他产业,挑战永不停息,而祖国所不能缺少的,便是是每一位锐意进取而百炼成钢的奋斗者。

 

同学感想

 

刘玠院士在讲座中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带我们走进了钢铁的世界。从历史上看,炼铁是一项古老的技术,但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许多钢铁技术人艰苦奋斗,创新的钢铁技术为提升我国硬实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院士说到炼铁流程时激动不已,让我感受到工程背后每个细节里,他所付出过的精力是巨大的。科技强国的背后,有您,也将有我们。

——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2019级梁咏茵 

 

刘院士讲述在日本东芝公司学习的经历令我影响深刻,在“逼上梁山”之时,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学习本领,并将这种精神运用至日后创新之中,解决平炉转转炉的难题,将工业进程提前五年。就像他说的:“创新不完全是那么复杂,就在我们身边”。

—— 理工学院 学勤书院 2019级戴慧

 

热连轧、冷连轧、高炉炼钢、电脑自动化监控...刘院士爷爷让我们了解到钢铁的面面观。视频里鞍钢厂的大型设备和炼钢过程叹为观止。年轻时他们一代人奋斗的故事啊,真的特别激励人。那时去海外学技术,困难重重,就像“逼上梁山”,只有硬着头皮学。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创新,是刘院士传达的教诲。动辄几十亿的技术,他们奋斗自主研发,用几亿便拿了下来,还有很多实例等。这些钢铁人精神,铸就今天祖国钢铁事业的蓬勃发展。向一辈辈学者致敬!

——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2018级肖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