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及导师见面会
课下千锤百炼,课上自如演绎
首先,顾阳教授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了人文社科学院的学分和课程设置,她特别指出:“在语言课程设置上,我们人文社科学院保持着与本部相似的模式,即中英文总计十五个学分,但根据内地学生的现实情况,中英文学分分配方面会略有调整,大学核心课程除了是大学必修课之外,对于我们翻译专业的学生,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特殊的内涵。” 她希望同学们能够“fall in love with class and arrange time efficiently”,珍惜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同时也能合理规划课下的时间,抓住每一次机会,要求大家做到“课下千锤百炼,课上自如演绎”。此外,顾阳教授强调,大家要坚持对母语中文的学习,并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要努力实现中文与英语的融会贯通,不忘传承中华文化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Perfect English=ARTS
接下来,龚文高博士通过其大学时代学习英语的艰苦经历和一些有趣的生活实例,告诉同学们要勤奋努力,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与资源。他独创的“Perfect English=ART公式”,即awareness:做个有心人,留意身边的精彩表达;reflection:反思自己的错误和问题;thick skin:“厚脸皮”一点,也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此外,他特别提出,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来读懂英文,鼓励同学们在未来学习过程中,不畏艰辛困苦,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此外,他特别提出,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来读懂英文,鼓励同学们在未来学习过程中,不畏艰辛困苦,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
不轻敌,不畏惧,不动摇
随后,王立弟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组照片,图一及图二描述的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站在台上演讲,而台下学生睡倒一片,图三则为美国哈佛大学凌晨4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图书馆,由此引出中国教育发展现状。王教授指出:“至少在当前,英语霸权难以撼动, 要想获得话语权,首先得过语言关。”他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不断反复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他还特别强调“年轻人要三不: 不轻敌,不畏惧,不动摇。”
接着,五位学业导师也分别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方法。
叶舒白副教授的“一万小时法则”让大家既振奋又紧张,他提到:“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花上一万个小时的磨炼和刻苦钻研,要想在四年内掌握优秀的翻译本领,需要每周七天的英语学习,每天八小时的锤炼,节假日也从不停息”。张介英副教授的妙语“不能当文字的搬运工,要当知识的传递者”使同学们更加理解翻译的真谛。张舒音老师和汤嘉雯老师指出大家要感受英语的文化,通过看英、美剧,读权威英文杂志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同学感言
(2016级翻译 崔一君)初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总是有太多疑惑,对于未来的课程以及将接触到的知识,便如同细嗅蔷薇的猛虎般,胸中满塞激情与憧憬,却总不知所措。院长与诸位教授的耐心解答给了我们激励与启迪,也让我们憧憬着邂逅四年后的自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的伙伴们,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on or not?
(2016级翻译 章文菲)没有令人生畏的架势,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院长们和导师们更像是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谆谆教诲。会议的氛围轻松愉悦又不失庄重,这庄重来自于同学们对大师的由衷崇拜、敬佩和感激,崇拜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勇于追梦,锲而不舍的精神,敬佩老一辈翻译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付出,感激他们弯下身来扶掖后辈,指引我们前行。我们年轻,我们有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大师的指引下,我们为梦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