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大师讲堂 | 邹至庄教授谈经济增长

  • 2017.08.07
  • 新闻
课程内容基于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所教授的一门经济课程,而这门课正是以他撰写的《中国经济转型》(Chines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为蓝本。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里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这一高速增长背后的动因是什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经济的增长?邹教授在课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嘉宾介绍

邹至庄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麻省理工、康奈尔、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并任IBM Watson 研究中心经济研究主任。1970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计量经济研究项目主任,该项目于2001年被命名为“邹至庄计量经济研究项目”。美国荣誉哲学学会与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数量经济学会与美国统计学会名誉会员。美国经济学会会士。著书24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论计量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及应用经济学,并发明了计量经济学著名的“邹氏检验”(Chow test)。中山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博士。曾任中国国务院总理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也曾任台湾领导人经济顾问。与当时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合作,于1985年至1996年间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及复旦大学举办经济学培训班,并安排杰出研究生到美国、加拿大著名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英国金融时报》、《香港南华早报》与《台湾工商时报》专栏作家。

 

讲座回顾

课程内容基于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所教授的一门经济课程,而这门课正是以他撰写的《中国经济转型》(Chines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为蓝本。

邹教授先介绍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1978-1998年,中国实际GDP的增速高达9.3%。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储蓄率(saving rate),这使得资本快速积累。资本(capital, K)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和劳动力(labor, L)及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直接影响产量(output, Y)增长。

这四者的关系,展现在柯布-道克拉斯生产模型中(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邹教授把中国的数据代入该模型。他展示了计量经济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出各个变量的关系。数据处理和经济学研究的神秘面纱,由邹教授揭开了。

这堂课上,邹教授为同学们描绘了一幅经济增长的“全景图”。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这句话,在同学们眼中不再抽象。它的具体数据是多少?这些数据从何而来?背后有何推动因素?同学们对此都有了基本的认识。

 

邹教授“走出教科书”

提到邹至庄教授,同学们都并不陌生。大名鼎鼎的邹氏检验是我们在计量经济学的教科书里时常能看到的内容。所以,当得知邹教授要来学校为我们授课时,大家都颇为雀跃,想领略邹氏检验发明者的风采。

课堂并没有我们像想象中的那样严肃,充满轻松氛围,让同学们看到了“存活在教科书里”的教授更鲜活、更立体的一面。

除了教授知识点之外,邹教授会讲述一些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例如,在介绍生产函数中β值时,邹教授还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好友,索罗经济增长模型的发明者Robert Solow和著名经济学家Gregory Mankiw的研究历程。课程结束时,谢聪教授代表学校向邹教授赠送了一份礼物,邹教授立刻就想打开来看看,发现是一本笔记本后,还向我们唠起了家常:“我太太最喜欢这个了。我用iPhone,她不用,她什么都记在本子上。”

一节课后,大师亦成师友。

 

真正的学者风范

课堂氛围虽轻松,却又不失严谨。从两个方面,我们能感受到邹教授真正的学者风范。

在讲授过程中,有同学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回归结果产生了疑问。教授很耐心地回答了疑问,表明那只是一个大概值,是目前为止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然后反问同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他没有否定同学的想法,而是肯定同学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同学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找到之后欢迎写邮件给我”。

在介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时候,邹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网站(网址是http://www.princeton.edu/~gchow/,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搜索一下,网站里有邹教授的许多著作和论文的名录)。教授在论文的海洋里找寻那篇向我们推荐的研究台湾经济的论文时,当看到其他论文,会不断向我们介绍那是他在什么地方做的关于什么主题的研究,如数家珍。看着教授说“数据就是事实”时眼中的光芒,可以感受到教授把研究成果当作最宝贵的财富。

 

与经济学者面对面

讲座之余,邹教授还与一部分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大家不仅对一些经济问题进行探讨,还聆听教授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许多过去的故事。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同学们领略经济学家的思维,体会学术大家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感受岁月在老一辈学者身上的沉淀。

“搞学术研究的,一定要精细化,不能用笼统的数字来讲一个复杂的问题。”

初见邹至庄教授是在采访前的中级宏观经济课堂上,因为是授课,教授和同学们之间更多的是教与学的关系,对邹教授更多的是在学术方面的佩服与尊重。这是第二次见邹教授还有他的夫人,零距离的和两位接触确实与之前上课的感觉不一样。一头干净的白发,穿着笔挺的西装,亲切的笑容,有力的握手,邹教授就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爷爷,但在举手投足之间又体现了学者的温雅与大气。

与著名经济学者交流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在交流中的确能收获到许多平常所无法学习的知识与见解。作学术研究的人,贵在讲求精细与严谨,数据与分析。在交谈中邹教授多次说到学术的严谨性,也在对话中引领我们一步一步独立地思考某一个问题。当有同学问道到关于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人民币价值影响的问题时,教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在座的同学去思考现象背后的经济学规律,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鼓励同学们对这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面对某些经济问题时,你需要的是构建经济模型去解释某些短期内的现象”,邹教授如是说。

邹教授不仅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有关学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向同学们分享了他们老一辈的故事。面对面的交流,改变了之前“经济学者都是严肃刻板”的固有观念,听着邹教授娓娓道来的老故事,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老一辈身上的历史沉淀感与文化厚重感。

作为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播种人,邹教授对中国经济及经济学最大的贡献,不仅是他自己的研究著述,更在于在改革开放以后把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首先带入中国,并为中国经济学界培养了很多人才。邹教授开办福特班的故事,一直以来是中国经济学界和教育界里的佳话。“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的时候,两位中国教育部高教司的干部来到我在普林斯顿的家中,希望我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帮助。我答应下来,并且邀请了一些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同我一道前往中国开办经济学课程,培养中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邹教授回忆道。在邹教授和其他经济学家的帮助下,福特班共培养出了七百多名学生,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如今也都获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是一门通过假设和求证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正如邹教授所言,“在研究经济的时候,你需要用严谨的大脑和精准的模型进行分析思考”,诚然,不论在什么领域,想要术业专攻,那就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那就得做的比别人更加细致精细,否则,他说,“那就不用谈经济了”。

作为老一辈的著名学者,邹教授对于学术和生活都有着自己的态度与观点。采访末,他不忘勉励到场的同学们好好学习。“读书之法,在熟读而精思”,若是参透这两点,怕是离邹教授对同学们的期望更进一步了。

 

同学感想

与邹教授交谈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教授严谨的思维。用抽象的数理知识来研究可视现象背后的规律,这个过程深深吸引着我。和学术界的大咖交流,着实使我对未来的学术道路规划更加得明确。感谢经管学院给予我这次机会。

——经管学院大一学生叶霖

出席交流会的是来自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所以在讨论一些有关经济学领域的问题时,邹至庄教授会非常贴心地用画图等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也更注重传达研究经济学问题的思维。除学术领域的讨论外,教授夫妇还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所经历的难忘的历史阶段,交流过程中不禁惊叹于教授夫妇专业的学术功底,也震撼于他们洋溢的生活热情!

——经管学院大二学生俞轶

去拜访邹至庄教授夫妇的路上,说实话我一路上心情还挺忐忑的,一直捉摸着交流时要问什么问题,担心邹教授会不会很严肃,但见到两位教授后,心情反而放松很多,邹教授一直耐心地引导我们用经济学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同时会严谨地指出我们的一些思维漏洞,其夫人也会在一旁进行补充,不断鼓励我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术讨论之后,两位教授也跟我们分享了他们那个年代的逸闻趣事,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过得飞快,完全没有想到大家会聊得这么开心。愿在以后的道路上,如邹教授所言,保持求知之心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经管学院大三学生熊鹰

 

文案 | 陈逸雯、王艺楠

摄影 | 顾健成、李鸿韬

美编 | 马紫欣

SME News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