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王唯羽:动与静

  • 2018.05.16
  • 新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本科毕业生系列访谈 。

采访/谢梓珺 章文斐

整理/章文斐

文/谢梓珺

王唯羽毕业自重庆市巴蜀中学

毕业去向:哥伦比亚大学量化社会科学专业

 

        三个关键词:自由 充实 改变

        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做好规划,合理安排时间

        想对父母说的话:感谢父母。上大学之后对学校的发展很关心。

        想对学校说的话:希望学校可以不忘初心,育人为本,同时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

 

动与静

 

        王唯羽的大学生活可能和其他人有点不一样,但是也有点一样。

        “大一大二的时候忙于社团和活动,慢慢发现自己还是适合静下来学习。大三大四就专心学习了。学得越多,会感觉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从创立社团到剧组赴澳,从跟着导师做研究到潜心修学,动与静交叉相错贯穿了王唯羽的大学四年。

 

        (1)

        第一次站在启动区广场上的王唯羽不知道有一天那堵墙会绘满斑斓涂鸦,也不知道有一天学校会大到每天要坐校巴翻山越岭回寝室。

        第一次站在启动区广场上的王唯羽,看到孤零零的教学楼和图书馆,一眼可以望遍学校的全貌。

        王唯羽的大学生活开始了。

        每天围绕着几栋楼打转,上课,吃饭,学习,再没有多余的待办事项。

   

        (2)

        “第一届”像一张白纸,不得不面对空白的同时也意味着创造无限可能。因为喜欢剧本,喜欢话剧,王唯羽创立了戏剧社。

        很多事情最难的不是怎样去维持,而是有让人拥有足够信心和热情坚持下去的开始。

        戏剧社的故事没有一个惊天动地的开头。

        由于活跃用户有限,戏剧社把活动重心放在了分享佳剧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活动得到广泛的参与,甚至校长TOM LUO也参与分享。或许每个学校人气高涨的活动很多,但是平面化的活动却很难得。分享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赋予佳剧分享更多意义。在这所学校两岁的时候,潜在演员终于稍稍多了起来。王唯羽编排了这所大学第一部话剧《心经》。

        “现在回想起来那部剧很多瑕疵,但是也很开心。”

        改编自张爱玲冷门同名小说的《心经》在本校演出后,受邀参加深港澳话剧节。

        回想起那段剧组赴澳交流的经历,黑盒剧场的第一次体验,与港澳高校的第一次交流,甚至是第一次整日地处在粤语环境中,都仿佛发生在刚刚过去的昨天。

        王唯羽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无论是地理上,还是话剧上。

        《心经》之后,王唯羽带领戏剧社又接连编排了作品。此时的戏剧社已经有一定的规模,演员部,剧务部,编剧,导演……戏剧社也成为许多新生参加社团活动的首要选择。《失明的城市》/《杀戮目标》等等戏剧社作品备受关注,广受好评。

        那个连演员都凑不齐的话剧社长大了。王唯羽大三了。

春耕日

 

        (3)

        王唯羽想出国读书工作。

        在这个学校待了四年,她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做一些实际的东西,能够看到效果。

        但说到对自己未来的期待,王唯羽的第一句话是:

        “多跟父母联系。”

        “感谢爸爸。上大学之前对我的学习没什么了解,上大学之后对学校的发展很关心。也感谢学校让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更了解我们的生活。

        对王唯羽来说,即使远在千里,父母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距离和亲疏无关。

        而如果说有些感情是恒温的,不会因为仙女山大雪而冰降,也不会因为江北机场的玻璃地板导热性能过好而温度蹿升,那必然是来自把爱写到骨子里的人。

 

        在王唯羽看来,GPA和爱情不是非有不可的。身边的人和媒体夸大了大学生恋爱的重要性。

        “好的爱情可遇不可求,要遇到对的人。”

        幸运的是,王唯羽的大学生活中的确有这样一个人。

        “我们一起陪伴和成长。重要的时间点里他都一直在我身边。”

        一起创立戏剧社,一起参加商赛,一起去美国上暑课。就算在很多时候期待和现实会划不上等号,但是这个愿意共同分担的人会分走一半发皱的眉头,一半瘪下的嘴角,慷慨地给一整份全心全意的安慰与鼓励。

        生活分给彼此一半,未来里有彼此的一份。这大概就是“对的爱情”。

 

        (4)

        对于CUHK-Shenzhen学子来说,先定一个小目标的话外之音除了GPA4.0,还有修满120学分顺利毕业。

        “很多人觉得修满120分就够了,主要是把把GPA弄高。”

        但王唯羽有点不一样。她觉得上课更多是为了学到知识。

        “我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每个假期都在上暑课的同学了吧。”

        她很喜欢假期人不多的校园,也很享受在学校安静而规律的生活。

 

        王唯羽最喜欢学校的GE课,认为GE课是对专业的调剂和平衡。

        她修了六门GE课,其中最喜欢的大概是韩雨晨博士的社会学。

        很多东西在没有触碰与深入之前,总是很容易被表面化。甚至知道一个定义就会让人产生已经观其全貌的感觉。王唯羽发现这门社会学课程让她对社会学有真正的更系统的了解,谈起社会学不再是自己的“以为”与“认为”。某种意义上,GE课程更像是龙大对勇于来到这里的拥有冒险精神的学生们的赠礼,是在日渐细化的领域知识和冗杂的专业课背后一片自由的天地。

        除了GE课程,王唯羽也选修了不少理工学院的课程。

        “理工科目并不像通识课一样有趣,甚至有些枯燥。但我很喜欢那种一点点被知识填满的过程,每一步都在消除知识的盲点。”

 

         “其实大一时我也经常逃课,那时候刚从高中的应试教育里逃出来,对学习很是抵触。不过大二之后选课有了更多自由度,才渐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她又补充,“这大概是龙大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改变。”

        王唯羽提到这种改变的最大原因,是学校对学术的重视、以及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我遇到的老师们都挺负责任的,也很平易近人。”在谈到想对学校说些什么的时候,王唯羽直言希望学校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特质,“教学是大学的根本。”

 

        打破学院的限制,打破学分的限制,打破GPA的限制地去选课。这是那个问及大学四年关键词毫不犹豫说出“自由”的王唯羽,是那个和别人有点不一样的王唯羽。

        “能够对未知继续保持热情和好奇,是我对离开校园后的自己的最大期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