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总览
— 新闻 —

中文讲座:从八卦中寻找现代性

  • 2016.10.20
  • 新闻
2016年10月20日,人文社科学院中文组邀请叶倬玮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主题演讲——“从八卦中寻找现代性”。叶教授主要从传记文类特点、撰作背景及理论支柱和传记书写的繁杂关系等方面介绍了古典文学传记文化,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讲座的具体内容吧。

叶倬玮 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主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批评、香港文学,著有《情意流转——中国文学》、《翁方纲诗学研究》等。

解题关键词
 在讲座开始,叶教授用一口标准的港普提出了此次讲座的主题:民国时期传记写作。
 传记主要分为事迹考和评传,事迹考主要以传主生平事迹为写作内容,而评传更侧重于传主事迹与作者对其评价的结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民国时期评传作品的风靡程度,叶教授列举了大量民国评传作品,使大家惊叹民国时期评传作品的数量之多。

撰作背景及理论支柱
 叶教授从民国时期的文人胡适和郁达夫入手,介绍传记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内涵。他提到,胡适主要慨叹于中国无西方传记文化,而郁达夫则主要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待传记文学的价值。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民国文人们在研究古典文学时大量追究传主的恋爱生活,将其生活八卦和文学作品相结合,给予读者极其新鲜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国时代爱情成为情感甚至是新道德的一个总的象征,在尊爱风潮的影响下,评传作品多指向作家的内在真实,任何道德教条都无法否定或驱赶这种在民国时代大众也有所共鸣的情感需要和内在真实。

传记书写的繁杂关系
叶教授在这一部分以苏雪林的作品为例,分析了民国部分文人主要以传主的文学作品及自己的主观臆测撰写传主的生活片段,尽管其文学作品的历史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对于爱恋故事的强烈关注,展现了当时对于真情实感是否存在的普遍的社会焦虑。这种焦虑在成见既深的古典文学研究中尤其突出,于当时那寻求与世界(西方)文化对话的时空下,亦反映了民国作者安身立命的需要。

总结
在讲座的最后,叶教授总结到:对于古典文学中“八卦”文学的研究,其实是在主流传记文学的研究内将暗流疏引出来,以之接连当时对新文学理念的的追求,和现今文学史知识组成完整系统。
场下同学对此表示赞同,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加深了自己对民国人物评传的理解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