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勤夜话第十四期:雕琢生命,不负芳华
也许是青春的绿荫为我们遮住了岁月的焦灼;也许是父母的经验,替我们抹去了选择的隘口;也许是老师的关怀,为我们驱散了生活的乌云。然而,我们逐渐长大,人生的难题会一道道扑面而来,暗淡你所有的光环。所以,尽早规划选择,发现自我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学勤夜话,我们荣幸地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三位校友——陈钰莜女士、王骁双女士、范轶伦女士——给各年级同学带来了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生经验分享会,在共话家常的氛围中,一起学着去文艺地雕琢生命,学着去勇敢地不负芳华。
科幻不换——情怀与风格并存
青涩的牛仔裤,长发和浅笑,范轶伦学姐就如同龄人一样亲切温暖,充满童趣。主修文化研究的她,与科幻纯属偶遇。在国外做交换生的时候,因为想家,范学姐就去图书馆找中文书,没想到第一本就是刘慈欣老师的《流浪地球》。从那以后,科幻不仅成为了她的毕业论文主题,也成了她热爱并执着的事业。范学姐在分享中说:“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交流,我却感到了一种很深刻的焦虑……因为现有的科幻研究理论都是来自西方,但是我的疑惑就是西方的理论如何来诠释非西方的经验。”在这样的矛盾中,范学姐选择了回到实践中,与八光分文化合作,去探寻中国的科幻现状。从范学姐的追梦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梦想可以很小,小到是自己的兴趣使然;梦想也可以很大,大到关系文化传播。因此,请坚定地选择自己的梦想。在追梦的路上,情怀在左,风格在右,兜兜转转中,曲径通幽处,你会走入自己的桃花源。
打碎自己——自我意识的觉醒
冰山有八分之一漂浮在水面上,受到寒风,海浪,冰雪的侵蚀而千变万化;而浸没于水下的八分之七,却幽深的难以描摹。无论是基于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还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每个人也都像一座冰山,往往只懂得自己的八分之一,因此,我们都需要那探寻八分之七的勇气。 在这次分享会中,王骁双学姐分享了自己从一个只读圣贤书的乖乖女到创立和性教育有关的“青杏”团队的“叛逆者”的心路历程。这告诉我们,打碎自己,才能做出最纯粹的选择。骁双学姐说:“在接触到性别理论的时候,我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其实都不是我之前认为的那样理所当然的,它背后有很多的东西是可以去深入地分析,或是去讨论的。”于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骁双学姐结束了随波逐流的生活,转而积极探寻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这种打碎自己的勇气会让自己永远保持十八岁的勇气,永远兴致勃勃地前行。
自信无价——与时代一起进步
当钻石的光芒如此耀眼,你也许不会想到它经受的切磋琢磨。在这次夜话中,陈钰莜学姐讲述了她从一个只会哑巴英语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到一个英语流利充满自信的公关的经历。这期间,有转系的果断选择,有大二大三的迷惘,有找到公关方向的惊喜,有对于科技的执着。“做了四年的公关,但我的方向一直都是科技公司,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对的决定。首先,你选择的东西要给你工作机会,你不能选一个衰败的行业,而科技公司一直在不断地出现成长;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个人的兴趣,我虽然是文科生,但依然很爱科学也会读很多科幻,我觉得虽然我不能直接成为一个专业的科技从业者,但我可以进入这个行业。”这样一种对于行业的判断和对于兴趣的坚持,让钰莜学姐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公关,也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与兴趣结合的可能。
总结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艾青笔下,生命的勇气就是做一个孤独的舵手,无论浪花缱绻,无论潜流波涛,都在与岁月的沙漏赛跑,驶向自己的彼岸。范轶伦学姐、王骁双学姐、陈钰莜学姐的分享,不仅仅让我们获得了面对选择的经验,也让我们拥有追逐梦想的勇气。相信我们也会和三位学姐一样,在接下来的青春旅途中,雕琢生命,不负芳华。
同学感言
我觉得很高兴学校能够请到我们翻译专业的直系学姐。过来人的现身说法,不仅能让我更好地思考今后的选择,也能帮助我更好地走下去。然后我虽然不是学勤书院的学生,但是非常感谢学勤书院办这个活动,希望以后有更多这种贴近我们的,轻松愉悦的夜话。(逸夫书院,人文社科学院,余无尘)
我觉得请学姐们来讲这些经验特别的好,因为这些学姐所走的路都挺不一样的,都经过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选择。其实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比如在学校里面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这时,看她们经历了什么,选择了什么,是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的。(学勤书院, 数据科学 ,方冲)
我觉得一开始我对翻译的理解可能比较狭隘,了解了学姐的经历后,知道了翻译专业有很多就业的可能性,这算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获。(逸夫书院,人文社科学院,邹子华)
我来参加这个活动,一方面是因为有“青杏”的创始人,我觉得他们做的事情本身就很有意义,另外也想听骁双学姐讲一讲自己的经历;因为我自己以后可能也会想做一些性别方向的事情,所以她的经历应该对我有非常明确的参考作用。三位学姐在个自的领域都比较成功,她们有个共同点就在于清楚地认识了自我。同时,她们也让你看到更多可能性,让你知道未来有很多路可以走,我们有做选择的权利,而且最重要的是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学勤书院,人文社科学院,龚倩雯)